東西婚禮不一樣

姊妹淘babyou 文 / 楓糖地瓜
國外的婚禮跟台灣婚禮有甚麼不一樣,如果問我那位頭腦單純的大隻佬,他大概也只會說:『台灣婚禮都不能喝到掛,我們都喝到天亮』歐,我想這根本跟是不是國外婚禮無關,這只是一個酒鬼的心聲吧?
正港國外婚禮我也只參加過一次, 但這次在婚禮準備的過程中,也多少參考了很多國外婚禮網站,從中也的確觀察到一些文化與觀念上的不同:
藍綠色系主題婚禮(圖片取自網路)
1.老外新娘很愛幫婚禮選個主色:
這套主色會運用在場地佈置、邀請函、禮服等等,且老外用色很大膽,喜歡用很飽和的色彩:鮮黃色、鮮綠色、湛藍色、亮橘色,反而比較少用粉色系。〈我個人覺得白人不是很喜歡粉嫩的顏色,因為不襯膚色,看起來更沒生氣〉
新娘可以決定伴娘要穿甚麼顏色的衣服,但通常新娘為了不讓伴娘搶自己風采,或新娘本身品味特殊(嗯哼)有時候伴娘禮服的顏色會很醜,請參考電影《27件禮服的秘密》。不過,過去台灣伴娘禮服多以白色為主,近年來伴娘也開始彩色化了。
 
深藍色伴郎伴娘禮服(圖片取自網路)
2.至高無上的伴郎跟伴娘:
老外的伴郎best man跟伴娘made of honor通常都這只有一個,男儐相groomsmen跟女儐相bridesmaid就可以有很多個,且不分已婚未婚,想當幾次就當幾次。跟台灣『伴娘不能當三次』的禁忌不一樣,畢竟幫朋友月臺,哪有限制次數的道理吧!
正因伴郎跟伴娘只能有一個,想必多是由非常要好的朋友擔任。也因獨一無二,所以地位崇高,不像台灣伴郎伴娘大多只有結婚當天會忙進忙出,他們通常從一開始就開始協助並統籌婚禮的事情。『情和義,值千金』就是最好的註解。
因此,新人會找能力好的朋友來當伴郎伴娘,幫忙自己分攤工作。不過近年來國外也流行發包給婚禮顧問/企劃來統籌,換句話說,若新人很有錢,不求親力親為,伴郎伴娘也可以爽爽當。
 
可艾客製化邀請卡(圖片取自可艾www.kute.com.tw )
3.老外極度重視邀請函:
邀請函就是我們的喜帖,但他們的版本比較複雜,有好幾張:喜帖本人Save the date、喜帖回覆函RSVP、交通資訊跟住宿資訊。特喜歡手作喜帖,我聽過有在結婚一年前就開始手做邀請函的,希望他們這一年內不要鬧分手,否則就太切心了吧!
邀請函的款式偏向簡單大方的排版方式,顏色通常隨婚禮主色而定,不向中式喜帖多是紅金銀。很特別的是,老外很重視回覆函,通常喜帖都早在2、3個月前就寄出,且裡面會附回郵信封,收到的人出不出席,都要把回覆函寄回。
也就是說,你不(想)來,你也要很直接的講。這跟台灣的狀況不同,喜帖好像只是個告知,收到喜帖的人本來就沒有一定會來,有時還禮到人不到,更不用提說要求對方主動回覆。有時收到喜帖還像收到炸彈,令人不知所措,收到的人不爽不來,送的人也不爽,弄得兩邊都不愉快,把喜帖這檔子事情,弄得很複雜。
這點跟西方對於回覆函的重視是很不相同的。對老外而言,收到邀請函是榮耀,回覆當然也相對重要,代表對方對這個婚禮的重視。
一開始決定要回台灣辦婚禮時,不想家人破費所以沒打算發給加拿大親友,加上我們決定用網路喜帖取代紙本,婆婆誤以為我們沒發邀請函給她,還問:『我們有被邀請嗎?』我心裡想:『你是主婚人耶!你想來當然歡迎,還問我有沒有被邀請咧?』可見得邀請函有多種重要,回覆邀請函也成了基本禮貌,不回會有種不夠把邀請人當回事的感覺。
但畢竟送喜帖這檔子事,真的是友情見真章的時刻,發跟不發都是學問。但如果收到喜帖的人,來跟不來還是請記得說一聲,畢竟挑明好辦事、拖拉沒好事啊!
 
4. 新娘三進很新奇:
Well,台灣流行的婚禮文化中,宴客場合以不同的禮服兩、三次進場,對台灣人來說是很合理的,對老外來說則是太花俏。結婚那天,加拿大親友團一直問我說:『你為什麼要換這麼多衣服啊?你都不用吃的嗎?』
我也不知道為什麼…大概是台灣婚紗業者帶動的現象吧!拍婚紗都包套借你兩三套婚紗,既然錢都花了,可以免費租好幾套,那幹嘛不順便過過癮。但外國新娘覺得結婚一生一次的機會難得,且沒有台北中山北路這樣滿街婚紗店讓你租婚紗,習慣上多是買一件自己喜歡的白紗留做紀念,婚紗風格相較於亞洲華麗板,也較為簡單俐落。但我看她們離婚率這麼高,還是用租的比較合算吧?!
 
燭光婚宴(圖片取自網路)
5. 主桌文化:
在東方,主桌是圓的,象徵圓圓滿滿。坐在主桌上的通常是新人、雙方父母、或德高望重的長輩親戚,晚宴上,主桌沒坐滿還不能開桌,可見主桌地位之崇高,能坐上主桌都是無比榮耀,彰顯主人身分之可貴。
在西方,主桌多以長桌呈現,新人與一群伴郎伴娘面客而坐,雙方父母也不會上主桌。婚禮上也多以新人本身及朋友為主,談得多是新人相遇的愛情故事、朋友之間的情誼。這跟東方婚禮上,大多都要有一個告別父母或表達感謝之意的做法大不相同,這樣的習俗應該源自於中國以孝為上的價值觀有關,西方都是新人開心就好。
 
 
6. 怎麼沒有跳舞?
這問題問得我很煩。因為老外晚宴結束後,通常都是趴替到天亮,流程上多是宴客用餐結束後,由新郎新娘開啟第一支舞,伴郎伴娘隨後,接著就開始搖滾到天明。
但台灣沒有這種要跳舞到天亮的習慣,晚宴九點就要送客,頂多找個PUB來個after party,如果在星期六結婚還好一點,若是星期天,隔天還要上班的親友,九點就想回家翹腳睡覺。
所以他們對於有些新人宴客請在中午這種也很狐疑,因為婚禮對老外而言,就是另一個大趴替的好機會,場合不一定要像夜店一樣很華麗,即便是在自己家裡廚房,開酒來喝都可以稱之為趴替(?),只要給他們無止盡的酒,喝酒通霄,他們就很滿足了。
 
 
7. 新娘派對Bridal Shower 或告別單身派對 Bachelor party:
電影《醉後大丈夫》就是婚前單身派對最好示範。單身派對通常都是由男方好友幫新郎舉辦,算是兄弟間慶祝單身的最後派對。不是去脫衣舞孃PUB慶祝,就是喝酒喝到爛醉如泥。女生當然也可以來單身派對,挑一個水電工肌肉男來跳舞慶祝,跟新郎分庭抗禮。但也有些新娘會用Bridal Shower的方式舉行,shower概念上就是幫新娘洗禮,執行上就是以送各種不同的禮物來慶祝。
西方新人在婚前都會去百貨公司Register登記自己喜歡的商品,好朋友去認領一個自己經濟上可負擔的禮物,概念跟送紅包的概念有點雷同,只是有些老外偏好新人自己去挑禮物,但現在很多老外也喜歡直接會送卡片跟現金,只是沒有特別用紅包袋。不過,錢跟禮物給我選,還是送錢實際一點(貪財、貪財)。
老外真的很愛洗澡Shower(誤),新生嬰兒有baby shower、新居落成有home shower、kitchen shower,聽到 shower這個字,主辦人只要準備出席跟收禮,其他人就等著準備花錢買禮物。
東西方婚禮禮俗各有自己文化上的意義,很多禮俗現在也漸漸融合。例如女方父親將新娘的手,交給新郎就是比較西式的做法;直接送現金則是比較類似於東方包紅包的做法,許多婚禮習俗多相互影響、難分你我。
但人生少有自己的場子,新人自己開心才是重點。